【非遗讲堂】桂南采茶戏浏览数:1461次
博白桂南采茶戏最初为茶叶产区茶农的自我娱乐活动,所唱内容多与茶叶生产有关,后经过发展,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,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。自传入以来,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,大致经历了早期的“茶歌”—“采茶歌舞”—“三小戏”—“大戏”几个演变阶段。 当时采茶只有三个曲牌,一是“十二月采茶”,二是“南昌小曲”,三是“四季莲花”。以十二月采茶为主,包括“开台茶”“开荒”“点茶”“采茶”“炒茶”“卖茶”等,也就是通称的“茶腔”,属于载歌载舞的形式。 后来又在茶腔中穿插民间小调,即“茶插”,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,成为“歌舞说唱”“歌舞小戏”。 当其出现“小生”“小旦”“小丑”的相应行当角色后,就是发展成为“三小戏”,也叫“三角班”,进而成为独立的民间戏曲剧种。 它所演唱的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,演唱的次序为:①开台茶(又叫恭贺茶或参拜茶);②开荒、点茶;③探茶;④采茶;⑤炒茶;⑥卖茶。 在传统的博白桂南采茶戏中,生角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普通百姓,生产劳动是他们的主要表演内容,种茶、采茶、打柴、种田、挑担等劳动动作被加工提炼成舞台表演动作。 旦角扮演的多为乡村姑娘,表演时歌舞相伴。 丑角扮演的是烟鬼、懒汉、傻子、赌徒、醉汉、媒婆等人物,以生动形象、幽默风趣的语言、动作来刻画和表现人物。 关于桂南采茶戏起源的传说。 说法一:宋朝金人作乱,有个苏州女子赵嫦娥携母逃难,途中母女被冲散。 赵女流落异乡,偶遇仙童王道安、仙女王月娥兄妹二人下凡到龙楼山采茶。 仙人王氏兄妹见赵女孤苦无依,便和她结为姐妹兄弟,一同上山采茶,后来道安与赵女在劳动中产生爱情,又结为夫妇。 由于他们辛勤劳动,茶叶获得丰收,吸引当地农民每年都上龙楼山饮茶。 最后因为他们三人同去苏州访亲,便将茶山赠送给当地农民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,便把采茶的事编成歌舞演唱,经过长期流传,就形成了桂南采茶。 说法二:古时有个仙人叫石道人,他有三个徒弟,一男二女。男的名叫王道安,女的叫大妹、二妹,同在山中修道。 石道人种有许多茶树,他便将种茶的技术教给了三个徒弟。后来因为大妹不愿修道,下凡与农民结婚,并推广了种茶的方法。 有一次道安和二妹下凡来访大妹,见茶林青葱茂盛十分可爱,便编起关于种茶劳动的歌舞来。 说法三:古代有个和尚在山上种茶,有两个女童和一个男童跟他学习种茶,和尚除了教他们种茶之外,还编了许多描写种茶劳动的歌舞,并教他们演唱。 后来从山下来了一个贩卖茶叶的商人,名叫王玉盛。他看采茶歌舞非常优美动听,就将他们唱采茶的本子偷下山去,从此采茶歌舞才传到了民间。 上一篇: 【艺术课堂】艺术荟萃之粤剧
下一篇: 【非遗讲堂】广西八音
|